2020-09-28
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將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定為“世界急救日”,國際組織希望通過這個紀念日,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,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,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。
9月28日我司特別邀請安全健康教育網青島站工作人員到司,為匯信的員工們進行了急救知識的培訓和演示,希望通過這樣的培訓讓我們了解和掌握更多急救知識。
測量血壓
老師幫助尋找穴位
遇到有人暈倒在地,我們可以這樣處理
1)判斷周圍環境
在搶救患者前,首先要進行環境安全評估。若是處在火災現場、馬路中間等危險地點,要先保證自身安全,然后再將患者轉移到安全、易于施救的場地。
2)判斷患者有無意識、呼吸
判斷患者有無意識
用雙手輕拍傷員雙肩,在傷員雙耳邊大聲詢問:“喂!你怎么了?”
檢查傷員有無呼吸
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觸摸傷員頸動脈,感覺有無搏動,同時俯身觀察傷員胸部是否起伏5-10秒(這時候我們要數1001、1002、1003……一般數到7秒即可得出判斷)
3)呼叫120,并尋求幫助
在確認患者失去意識和呼吸后,表明身份,尋求現場人員的協助,指定身邊的一人迅速撥打120并撥打完后給予答復、另一人幫忙去拿AED(除顫儀),并組織現場會CPR的人在施救人員一起幫忙。
4)進行胸外按壓
用左手掌緊貼患者的兩乳頭連線中點處(胸骨中下1/3處),雙手重疊,左手五指翹起,雙臂伸直,用上身力量用力連續按壓30次(按壓頻率至少100次/分,速度要保持在每秒2次,成人患者需要按壓的深度為使胸骨下陷至少5cm)
5)檢查患者口腔有無異物
將患者的頭部轉向一側,檢查傷員口腔是否有異物;若有異物,為避免清理過程中異物進入氣道,應輕輕地把傷員的頭偏向救護員一側,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的異物或嘔吐物,戴有假牙者應取出假牙。
6)開放氣道
仰頭舉顎法:將一只手置于傷員的額頭,然后用手掌推動,使患者頭部后仰;將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頜骨附近的下頜下方;提起下巴,使頜骨上抬。
7)進行人工呼吸
首先將CPR呼吸膜輕放于患者嘴巴上(若無CPR呼吸膜則可用紗布或透氣性布料包住被救者的口腔),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,然后用自己的雙唇將傷員的嘴巴全部包住,吹氣1秒以上使患者胸廓擴張;吹氣后,松開捏鼻孔的手,讓其胸腔及肺依靠其彈性自主回縮呼氣,以上步驟再重復一次。
★注意:
進行人工呼吸前,正常吸氣即可,無需深吸氣;在吹氣同時,施救者眼睛余光要觀察傷病員的胸部有無起伏。如果人工呼吸的時候,自我感覺操作不對,不必重新進行,節奏是CPR的關鍵。
如果對當時對自己的人工呼吸沒有信心,可以只做胸外按壓。
胸外按壓與口對口人工吹氣的比例為30:2,按此比例重復5個循環后判斷心肺復蘇效果。
若已經恢復,則停止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,擺復蘇體位并進行人文關懷
若未恢復呼吸,則繼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。
急救不單單是醫生的事情,如果我們能把握住急救“黃金時間”,能夠及時并有效采取措施,就能給專業人員的救治爭取時間、提供條件,把傷害減到最小,將危險降到最低,成功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。
通過此次培訓,參訓的小伙伴們不僅領會了救護工作的重要性,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,也get了日常急救的技能,掌握正確的救護方法,挽救每一個可能挽救的生命,是一項艱巨而神圣的任務,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努力!